德国哲学研讨班介绍
2021-12-08 11:51  


一、 宗旨

本研讨班旨在为对德国哲学感兴趣的师友提供交流和讨论的平台。研讨班试图将“文本研读(解经)”与“学术沙龙(阐释)”结合起来,前者立足文本,以文本解释文本,入乎其内;后者立足问题,以问题引导文本,出乎其外。



二、研读计划与研讨时间

(一)研读计划

1.2021-2023年,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纯粹理性批判》(1781/1787)

2.2024-2026年,康德的《判断力批判》(1790)、鲍姆加登的《实践形而上学的初始根据》(1760)

(二)研读时间

1.《导论》(初级研讨班)每周周五晚上19:00

2.《纯批》(中级研讨班)每周周日下午15:00(已读到《纯批》第一版“演绎”第三节)


三、研读的原则、方式与方法

(一)三原则

1.总的原则:问题、文本与阐释

(1)问题:抓住“总问题”

(2)文本分析:立足文本,以文本解释文本,以“康”解“康”。

(3)阐释文本:在字面解释的前提下,进一步追问字里行间之意义。

抓住康德哲学著作的“总问题”,通过文本与阐释,最终要“深知康德意”,既要理解字面含义,也要理解字里行间之义。

2. 具体研读原则(西北师范大学胡好老师的方法)

(1)结构优先,兼顾细节拎出结构,在结构中讨论细节

(2)理解为主,评价为辅(重点是理解


(二)研读的方式(导读+领读)

1.导读

在正式进入“前言”“导论”以及具体章节的研讨前,导读者就《导论》所讨论的问题、《导论》一书的结构作介绍,以便学友们能够对文本所讨论问题、文本的内在结构有一个大致了解。

2.轮流领读:

《导读》结束后,便进入具体的文本领读。凡是对《导论》感兴趣的学友都可参与领读/解经,领读人超过二人便可采取“轮流领读”的方式。“领读前”领读人需提前准备领读的内容(1-3段)。


(三)研读的方法与步骤

1. 研读的方法(三法宝/有所为有所不为)【胡好老师总结】

(1)结构分析法:

语境(历史和文本)、论证、当代反思

(2)重视关联词(如果…那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3)做减法(先找主谓宾,再把修饰语加上)

2.研讨步骤

(1)领读者:先朗诵一段或两段文本。

(2)领读者:对文本作细致分析:

A.梳理文段的内在逻辑(找准“问题”——明确“主张”——分析“理由”);

B.对重点、难点概念作分析。

(3)领读人梳理完文本后,便进入自由讨论环节,所有学友都可以提问、质询、补充。分析完本段文本后,进入下一段的分析与阐释。


四、初级和中级研讨班进度简介

(一)初级研讨班进度简介

1.第一期导读与领读内容概要

“初级研讨班”第一期导读人为西北师范大学胡好老师、湖南师范大学肖根牛、文贤庆、王大封老师。

导读内容:(1)胡好:研读康德哲学的原则与方法; (2)肖根牛:德国古典哲学的特点;(3)文贤庆:研究康德哲学的几点体会【临时发言】;(4)王大封:问题与体系——康德哲学概观

领读内容:



2EF38


2.第二期导读与领读内容概要

“初级研讨班”第二期导读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邓定老师,领读内容为:漫谈形而上学。

一部西方哲学史便是形而上学演变的历史。何谓形而上学?古代形而上学与近代形而上学有何异同?为何形而上学曾被视为一切科学的女王,而今(18世纪)却沦为被驱赶和遗弃的老妇人?康德所批判的旧形而上学和他所欲构建的形而上学有何联系?《导论》读书会将涉及这些问题。本周有幸请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邓定老师为大家导读,题目为:漫谈形而上学,导读结束后将研读《导论》前言。【预告:下周五晚19:00点,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的宋博老师将为我们导读,题目为:“康德论形而上学的结构”。邓定老师侧重谈近代之前的形而上学概念,宋博老师侧重探讨沃尔夫、鲍姆加登的形而上学与康德欲构建的形而上学之间的关,通过这两位老师的导读,学友们将对“古近形而上学”概念演变以及康德所批判和所构建的形而上学有大致了解。】


28033


3.“初级研讨班”第三期导读与领读内容概要

“初级研讨班”第三期导读人为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宋博老师,领读内容为:康德论形而上学的结构。“人们通常默认十八世纪德国哲学不加批判地采纳了沃尔夫所发明的形而上学结构。事实上,沃尔夫的后学都以独特的方式吸收了沃尔夫的形而上学框架,而康德则将这种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结构发展至其最精致的形式。康德在继承者的姿态下并不掩饰自己革命者的期望,他不仅重新确定了形而上学的概念,而且重新定向了形而上学的基础,这使得他理解的形而上学迥然不同于其诸多前辈。”【预告:下周湖师哲学系陈亮升老师,将为我们导读:休谟的因果概念。休谟为何以及如何从因果概念出发对形而上学作出了决定性的攻击?下次陈老师将为我们解答】。


37262



4.初级研讨班第四期【预告:2021年11月5日】

本期有幸请到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陈亮升老师为大家导读,题目为:休谟论因果概念。内容概要:第一,休谟论因果关系的语境,具体包括经验主义的两条原则和知识的两大分类;第二,休谟论因果关系的进路,具体包括休谟对既有因果关系论调的批判和怀疑以及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自然主义解释;第三,休谟论因果关系的效应,包括对他自身哲学体系以及康德哲学的影响。

【附:在《导论》前言中,康德对休谟哲学的功过作了评述,休谟之功在于从因果概念联结出发对形而上学作出了决定性的攻击,打断了康德独断论的迷梦;休谟之过在于否定理性能够产生因果概念,进而否定有形而上学。康德对休谟的评述是否合理?本期陈老师将为我们解答,敬请期待!】


181AD


(二)中级研讨班进度简介

自由问题专题(“中级研讨班”)成立于2020年4月8日,某次微信群中涉及到形而上学概念的讨论,因缘巧合便催生了“形而上学”线上研讨班,后更名为【自由问题专题】。该研讨班由邓定老师牵头,由他领读海德歌尔的论文:“形而上学是什么?”,后由李季璇老师领读《政府论》(下),后来轮流领读《纯粹理性批判》,直至今日。自由问题专题研讨班的领读者大多为高校哲学系教师、博士和硕士,大多数正从事或将从事康德研究。

中级研讨班目前正在研讨《纯批》第一版演绎第三节,上次研讨内容概要:【自上而下】论证路径的结束。康德的主张:知性凭借纯粹知性概念与现象必然关联。

1.康德一般、特殊地探讨【统觉的统一性/Die Einheit】与【想象力的综合的关系】

(1)一般论述:与想象力的综合关系中的统觉的统一性是【知性】。

(2)特殊论述:与想象力的先验综合关系中的统觉的统一性是【纯粹知性】。

2.前提一:知性中有纯粹先天知识,它们对一切现象包含……必然统一性。

前提二:一切现象作为可能经验的材料必然服从知性

结论:纯粹知性借助于诸范畴与现象【必然】「notwendig」关联。

段七:康德自下而上论证【知性凭借范畴与现象必然关联】

步骤一:与意识发生联结的现象(知觉)被给予

步骤二:想象力综合被给予的分散的、个别的知觉。想象力综合能力被称之为领会。



问题:

1.如何理解康德这里的“知性观”,即知性是‘统觉的统一’?(A124)

2.如何理解康德的想象力以及想象力在A版范畴演绎中的作用?

3.康德在论证“纯粹知性”凭借诸范畴必然关联时,康德为什么要引入想象力?

4.如何理解【可能的意识】这个表述?

5.杂多的知觉与单一知觉的关系?

6.康德在段七将想象力对知觉的综合称为领会,该领会与第二节中第1小节直观中领会的综合有何关联?



【如若麓山是我求学问道的起点,青蛙园和图村便是中途。人求道是没有终点的,人的有限性决定了人只能悟道而不能得道(Niemand hat die Wahrheit,wir alle suchen sie. ——Karl Jaspers)。人的有限性既意味着我们不能全知,也意味着我们不能全善,人所能的便是以有涯待无涯,以可朽之躯寻至善。思途漫漫,与诸君共行!】



关闭窗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