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景谱,男,湖南浏阳人,1994年12月生,中共党员、科技哲学博士、伦理学博士后、讲师。毕业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国家重点学科)东北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师从我国著名技术哲学家陈凡教授。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湖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省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长沙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公共政策实验室特约研究员。
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科技伦理、科技与社会(STS)、哲学心理学、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研究生指导工作。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湖南省社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教研教改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伦理学研究》等各类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多篇;参编著作5本;获中国智库索引优秀智库成果奖一等奖、湖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多项;获全国第四届十佳未来水利之星、湖南省首届“向上向善湖南好青年”等国家级省级各类荣誉20余项;撰写提交政府决策咨询报告9份,其中3份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目前学术兼职有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终身会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会员、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科技史学会会员、湖南省人工智能领域第一批科技伦理审查机构伦理委员、长沙市科技伦理治理专项工作小组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具有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思政干部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长沙市科技局等党政部门挂职或借调经历。
一、代表性论文
[1] 论基本情绪之存在——驳社会建构论,《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社科一类刊物),2025(01).
[2] 情感增强的正向价值及其限度,《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社科一类刊物),2022(03).
[3] 试论“主题式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及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CSSCI(社科二类刊物),2021(04).
[4] 西方“情感”概念的结构分析及其历史演绎,《心理学探新》,CSSCI(社科二类刊物),2025(03).
[5] 文明演进视阈下类人机器的变革图式,《自然辩证法通讯》,CSSCI,2024(04).
[6] 新时代中国特色数字工匠的角色期待及其实现,《科学技术哲学研究》,CSSCI,2023(02).
[7] 当代新兴“情感增强技术”的界定、类型与特征,《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2(导师一作),CSSCI,2019(03).
[8] 临床“情感增强”实践的权利体系及其伦理向度,《伦理学研究》,2/2(导师一作),CSSCI,2023(01).
[9] 基于技术情感的人机和谐交互建构,《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4(06).
[10] “基础+主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路径与创新价值——基于C大学的实践探索,《当代教育论坛》,CSSCI,2025(01).
[11] 论“情感劳动”的异化及其消解,《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2(05).
[12] 人工情感技术的不确定性及引导机制构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3(01).
[13] 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视阈下人类增强技术的哲学考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23(05).
[14]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思想教育研究》,CSSCI,2022(01).
二、科研项目
(一)主持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可供性理论视域下具身智能设计的哲学研究(25CZX043);
2.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数字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范式创新研究(202401000474);
3.湖南省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人机交互的“技术情感”理论建构及调节策略研究(23YBQ031);
4.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2023JGSZ050);
5.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情感机器人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23B0045);
6.全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外协项目:元宇宙问题的哲学研究(2024KD12001);
7.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哲学与科技伦理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开放课题:人工情感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JD22YB06);
8.湖南省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情感增强技术的伦理困境及治理对策(2018ZXB06);
9.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性别歧视的伦理治理研究(2025CSSKKT10);
10.长沙市2025年度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立体化人工智能伦理审查内容分析框架构建研究(kzd2501138);
11.湖南师范大学人才专项项目:情感智能体的价值分析(2024042408);
12.长沙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创新研究(18SZKT04);
13.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五育人”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重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伦理教育建构研究(2018CNA02);
(二)参与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科学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研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作为骨干成员参与)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的人文主义哲学研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兼课题组科研秘书
[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兴生命科技的人文风险及其治理路径研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兼课题组科研秘书
三、获奖情况
[1] 2014年获第四届全国十佳未来水利之星
[2] 2015年获首届湖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
[3] 2023年获第五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4] 2020年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 2016年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
[6] 2017年获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7] 2019年获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8] 2020年获湖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9] 2022年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0] 2021-2022年获东北大学优秀博士生学业奖学金
[11] 2024年获东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12] 2024年获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优秀奖
四、课程教学
[1] 承担本科生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程《科学技术哲学》《技术哲学前沿》
[3] 承担本科生通识选修课程《科技伦理》
[4] 承担本科生项目制课程《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研究》
[5] 承担研究生公共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
[6] 承担研究生公共课程《工程伦理》
[7] 承担研究生专业课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8] 承担MPA专业课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9] 承担MPA专业课程《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
五、其他社会经历
[1] 2017年10月参加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督导学校共青团改革座谈会并代表发言
[2] 2018年2月参加中宣部、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新时代面对面》座谈会并代表发言
[3] 2018年8月赴中国人民大会堂参加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并作论文专题报告
[4] 2021年9月受邀参加湖南科技创新论坛暨院士专家张家界行并作专题报告
[5]2014年10月参加共青团湖南省委主办的湖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专项培训班学习
[6] 2017年5月参加共青团湖南省委主办的湖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年教师专项培训班学习
[7] 2020年10月参加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训班学习
联系方式:hujingpu@qq.cpm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道德决策研究所